2022年1月22日,科森科技(603626.SH)披露了《關于2021年年度業績預盈公告》,預計公司2021年年度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將實現扭虧為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下稱“凈利潤”)為3.80億元到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下稱“扣非凈利潤”)9000萬元到1.10億元。要知道,公司上年凈利潤虧損4762.47萬元,扣非凈利潤虧損6027.90萬元。
據公司披露,業績預盈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業務結構進行了一定的調整和優化,收縮了部分毛利率相對較低或季節性波動較大的業務,同時,部分毛利率相對較高、項目較為穩定的新款個人電腦和加熱不燃燒電子煙等項目轉入量產,推動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的增長和營業利潤的增加。公司處置子公司股權取得投資收益約2.48億元;取得政府收益性補助約4200萬元。
扭虧為盈審計難
然而,在科森科技的業績向好的時候,審計機構卻“告辭”了。
3月2日,科森科技發布公告稱,鑒于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短期內部資源調配不足,暫無法協調指派新的項目團隊進場審計等原因,結合公司年度審計需求,為了推進年審工作順利進行,公司擬聘任中審亞太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21年度財務報告和內部控制的審計機構,聘期一年。
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已為公司提供了7年審計服務,在科森科技2017年2月上市前就開始了。而科森科技上市就是巔峰,2018年凈利潤腰斬,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虧損,上會會計師事務所一直“不離不棄”,為何在科森科技業績轉好的時候選擇“分手”?為了2021年年度審計,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從2021年4月30日至12月31日就進行了預審??梢哉f,審計工作完成了大概一半。
后來,科森科技補充解釋稱,主審負責人因個人原因,無法進場審計,且其他項目組成員因項目安排及新冠疫情防控要求,分散在全國各地,導致原審計團隊難以同時趕赴蘇州現場進行審計,而上會會計師事務所短期內部資源調配不足,暫無法協調指派新的項目團隊進場審計、春節假期及自2022年2月14日以來蘇州地區爆發疫情等原因,截至2022年2月15日,上會會計師事務所尚未開展終審工作,給公司年度審計工作帶來一定不確定性。此后,公司擬變更會計師事務所。
其實,科森科技2022年4月28日才披露年報,在已經做了預審的情況下,留給原審計機構的時間并非特別緊張。
上市前后的變動
科森科技的營業收入在上市前后處于快速增長狀態,除了2019年有所下滑外,而凈利潤的增長在2018年戛然而止。2018年至2020年,科森科技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4.08億元、21.27億元、34.67億元,分別同比增長11.24%、-11.67%、62.98%;實現凈利潤分別為1.25億元、-1.85億元、-4762.47萬元,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11億元、-2.02億元、-6027.90萬元。也就是說,上市之后三個完整年度,一年腰斬,兩年虧損。
科森科技的營業收入主要來自消費電子產品結構件,2017年至2020年,消費電子產品結構件貢獻的收入比例分別為87.21%、85.44%、83.10%、90.93%。2020年因疫情而爆發了一把,毛利率14.87%,比2019年有所改善,但比2017年28.51%及2018年22.12%遜色不少。
同期期間費用(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大幅增加,分別為3.47億元、4.59億元、5.46億元、5.97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6.05%、19.05%、25.64%、17.21%。同期毛利率分別為29.33%、24.07%、18.19%、16.30%。2019年、2020年期間費用率比毛利率還高,虧損也就在所難免。
科森科技解釋了業績變臉的主要原因,包括主要客戶終端產品更新迭代導致公司高毛利率產品銷售額下降,公司生產的新一代消費電子終端產品較前一代產品結構差異較小,客戶依據行業慣例對產品例行降價,導致消費電子結構件的銷售單價下降。還有客戶訂單量未達預期導致產能利用率不足,等等。
在經營過程中遇到上述情況是正常的,為何偏偏科森科技上市之后就業績變臉呢?這個時間點把握的也太精準了。與同行業上市公司長盈精密(300115.SZ)、立訊精密(002475.SZ)、東山精密(002384.SZ)相比,科森科技的營收規模最小,毛利率變動最大,上市前毛利率最高,上市后不斷下滑,到了2020年,毛利率腰斬,與東山精密都處于墊底位置。2021年1-9月 ,科森科技的毛利率大幅上升,而其他公司都出現下滑。
轉讓子公司賺大錢?
2021年4月30日,科森科技以5050萬元將其持有江蘇鑫科森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鑫科森”)100%股權轉讓給東臺科亞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臺科亞菲”)、以2.50億元將其持有江蘇科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科森光電”)82.01%股權轉讓給關聯方紹興金達視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金達視訊”)。賣掉兩家子公司帶來約2.48億元投資收益(未經審計)。2021年半年報顯示,處置價款與處置投資對應的合并財務報表層面享有該子公司凈資產份額的差額分別為50元、3116.34萬元。3000多萬元的差額能產生2.48億元投資收益嗎?
鑫科森成立于2020年7月,從事精密電子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2020年、2021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77億元、1.78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8204.72萬元、-4449.28萬元,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為-8218.62萬元、-4453.38萬元。截至2021年3月31日,總資產3.14億元、總負債3.91億元、凈資產7654萬元,資產負債率為124.34%。收益法的評估值為5050萬元,資產基礎法的評估值為-3092.46萬元。據披露,收益法的評估結果更加合理的原因是公司憑借良好的企業文化、精干的團隊力量、突出的研發設計實力、可靠的產品品質、 快速響應及一體化的綜合服務能力等優勢,公司積累了大批穩定且優質的客戶資源,使其行業地位不斷提高。
一家資不抵債的虧損公司能有如此增值也是不錯的交易??粕萍急硎?,本次交易有利于盤活公司資產,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公司盈利能力。通過本次交易,預計增加公司2021年度投資收益1.27億元。
科森科技設立鑫科森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各項業務板塊的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進一步助力公司發展戰略目標的實現,提升公司的競爭力。工商登記資料顯示,鑫科森2020年繳納社保人數1066人。鑫科森被給予厚望,成立短短幾個月時間,員工人數超千人。購銷業務以關聯交易為主,2020年的營業收入中有99.9953%是關聯交易。從成立到轉讓的大半年時間,鑫科森虧損了1.27億元。表面上來看,是用5050萬元甩賣了虧損大戶,5000萬元的投資沒有打水漂。提升管理水平、降低生產成本的目標實現了嗎?鑫科森是一家專干臟活累活的加工廠?還是具有獨立發展能力?鑫科森會不會與科森科技存在同業競爭?會不會導致公司業務流失呢?2021年1-3月鑫科森就有1.78億元營業收入,全年下來,營收似乎也不少,那么,鑫科森的業務從哪里來?還會在銷售采購方面依賴科森科技嗎?科森科技已經連續2年虧損,如果鑫科森能多做一些貢獻的話,2021年科森科技扭虧為盈就會輕松很多。
東臺科亞菲成立于2018年9月,主營業務為電子科技研發、金屬材料及包裝材料的生產加工。孟會琴持股96.9231%,馮志誠持股3.0769%。截至2020年年末,東臺科亞菲的未經審計總資產為427.71萬元,凈資產為114.52萬元,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280.41萬元,凈利潤為-6.68萬元。工商登記資料顯示,2018年至2020年繳納社保人數分別為21人、6人、2人。東臺科亞菲這么一家迷你公司為何花大價錢收購虧損、資不抵債且經營沒有多少交集的鑫科森呢?東臺科亞菲的注冊資本5200萬元,其中5000萬元是2021年4月7日新增的,公司負責人也在這一天從馮志誠變成了孟會琴,孟會琴認繳出資5040萬元,從持股比例20%的小股東變成持股比例96.92308%的大股東。東臺科亞菲一系列變只比雙方4月19日簽訂的股權轉讓協議早了十幾天。
東臺科亞菲與東臺歐亞菲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東臺歐亞菲”)不僅僅是一字之差。東臺歐亞菲成立于2017年5月,注冊資本500萬元,由馮興旺、朱衛勤各認繳500萬元,實繳200萬元。2017年、2018年繳納社保人數分別為均為9人。東臺歐亞菲以3346.70萬元交易額成為科森科技2018年第五大供應商。2019年4月公告注銷。從成立到成為第五大供應商再到注銷,一氣呵成。馮興旺與馮志誠共同出資成立了東臺科亞菲,2019年4月馮興旺退出,孟會琴接手。馮興旺與孟會琴于2017年4月共同成立了昆山瑪菲赫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經注銷。
另一家出讓的公司科森光電于2017年12月登記注冊成立并投入運營,從事液晶屏、液晶顯示模組制造與研發。2020年、2021年1-2月,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02億元、3477.60萬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3836.73萬元、740.77萬元,實現扣非凈利潤分別為-4036.37萬元、-1132.43萬元。截至2021年2月28日,總資產5.42億元、總負債3.38億元、凈資產2.04億元,資產負債率為62.36%。收益法的評估值為30480萬元,資產基礎法的評估值為27370.42萬元??粕怆娨膊捎昧耸找娣ㄔu估值,理由與鑫科森一樣。
接手方金達視訊的實際控制人,也是科森光電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徐金根先生。紹興金達通訊科技有限公司持有金達視訊100%股權,母子公司都是在2020年11月成立的,注冊資本分別為2000萬元、2億元,實繳資本分別為10萬元、零,均無人參保。
科森科技上述兩家子公司每年虧損上億,處置了不但每年可以減少上億虧損,還一次性獲得巨額投資收益。對于已經連續虧損兩年的科森科技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
跨界電子煙未達預期
2018年4月,科森科技以2.30億元現金全資收購了昆山元誠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昆山元誠”),進一步完善了精密壓鑄等工藝,并為公司新的加熱不燃燒方式電子煙等業務提供技術支持。據Research and Markets數據顯示,電子煙全球市場規模至2025年有望達到614億美元,2016-2025年復合增長率為18.99%。
昆山元誠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55億元,虧損987.19萬元,截至2017年末凈資產2.84億元(未經審計)。評估值為3.34億元,本次交易最終定價為2.30億元。
但增收不增利,收購就是巔峰。收購日至2018年末,昆山元誠實現營業收入1.54億元,盈利1909.64萬元。2019年盈利1282.56萬元,營業收入沒有披露。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2.79億元,虧損547.71萬元。
融資難解資金渴
科森科技多次股權融資以及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融資,累計募集21.04億元(含可轉公司債券6.10億元),派現2.11億元。
但再多的融資也趕不上支出的速度。2016年至2021年1-9月,單單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支付的現金就高達38.60億元,固定資產原值從2016年初的5.17億元增加至2021年6月末的37.06億元,營業收入跟不上節奏,固定資產增加了6倍多,營業收入僅僅增加了2倍多,固定資產折舊從2015年的3341萬元增加至2021年1-6月的1.68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從3.07%變成8.87%。由于投資低效,固定資產折舊已經成為業績的重大負擔。
隨著經營規模擴大,人力成本持續攀升,2016年至2021年1-9月,公司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分別為2.57億元、3.83億元、5.14億元、5.35億元、7.22億元、6.1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9.75%、17.68%、21.35%、25.14%、20.83%、22.77%。2021年1-9月實現營業收入26.96億元,同比增長8.18%,而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同比增長25.39%。
借款也提供不少資金。短期借款從2016年初2.83億元增加至2021年9月末8.69億元,長期借款從2016年初 6900萬元增加至2021年9月末 7.80億元。負債總額從9.17億元增加至28.73億元,由于股權融資比較多,資產負債率從68.72%下降至 49.02%。借款大幅增加導致利息費用從2015年的1635.91萬元增加至2021年1-9月的5598.06萬元。
經營活動現金流并沒有隨著營業收入增長而越來越好。2016年至2021年1-9月,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4億元、2.08億元、3.28億元、3.44億元、1.08億元、2億元。
科森科技的銷售回款也比同行慢了很多。
(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作者聲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